醫警:水泡出現勿當過敏!免疫拉警報3招教你預防之道
- 小
- 中
- 大
身體不同部位出現水泡,不單只是過敏反應,更可能是免疫系統的警告!《醫學大聯盟》家醫科醫師洪暐傑指出,不少人將長輩身上出現的水泡視為單純的過敏反應,然而,洪暐傑強調,高齡者皮膚起水泡很有可能是自體免疫出現問題!
四季線上/黃睿筌報導
身體不同部位出現水泡,不單只是過敏反應,更可能是免疫系統的警告!《醫學大聯盟》家醫科醫師洪暐傑指出,不少人將長輩身上出現的水泡視為單純的過敏反應,然而,洪暐傑強調,高齡者皮膚起水泡很有可能是自體免疫出現問題!

按照常見程度,家醫科醫師洪暐傑將與「自體免疫系統」有關的水泡分為4大類:
1.「汗泡疹」:這是大眾最常見的水泡之一,特徵是手腳上出現許多搔癢的小水泡。醫師指出,汗泡疹的冒出,常與免疫力低下或壓力過大時密切相關。\
2.「天泡瘡與類天泡瘡」:這兩種水泡都與自體免疫疾病密切相關;自體免疫疾病指的是身體的免疫系統錯誤地攻擊自身細胞與組織,而非外來病原,進而產生的水泡。天泡瘡的水泡通常尺寸較大且表皮較厚;類天泡瘡的水泡則相對較小,且表皮較薄。兩者都明確指出免疫功能出現了失調。
3.「唇泡疹」:俗稱「火氣大」或「壓力大」就會冒出的水泡,實則是由潛伏在身體內的病毒在抵抗力差時重新活化所致。
4.「帶狀泡疹」 (俗稱「皮蛇」):這是一種會引起劇烈疼痛的疾病,表現為身體局部出現一整片水泡,且具傳染性,它同樣是體內潛伏病毒在壓力大、免疫差時重新活躍的結果。


洪暐傑解釋,當身體免疫力下降、或是長期壓力、慢性疾病控制不佳(例如糖尿病等疾病,容易造成免疫力不穩定)時,水泡疾病發生的機率就容易變高,因此,維持免疫系統的穩定,是預防皮膚水泡的核心關鍵。
此外,洪暐傑表示,面對水泡出現較好的處理方式則是「不戳破」!因為戳破的感染機率直接增加2至3倍,而正確的方式,是溫柔用清水清潔患部,並在必要的時候以乾淨紗布輕輕覆蓋保護水泡,避免其受到進一步的摩擦或是外界的污染!

但洪暐傑強調,當出現以下任何一種情況的時候,務必立即尋求醫師的專業協助:
1.水泡在72小時內呈現快速增加或擴散的趨勢。
2.水泡周圍出現紅、腫、熱、痛等明顯的發炎徵兆,或水泡內有膿液流出。
3.長輩身體伴隨發燒症狀。
4.水泡蔓延至身體的敏感部位,如眼睛或口腔內部。
針對病毒引起的水泡,如帶狀泡疹、唇泡疹,洪暐傑表示,若可以在症狀出現的72小時內就服用抗病毒藥物,將可以有效縮短病程;其中,特別針對「帶狀泡疹」,早期藥物的介入不僅可以有效舒緩當下疼痛,更可以漸少後續神經疼痛的發生機率。

最後,針對水泡的預防,洪暐傑提出3大方向:
1.做好皮膚保濕,減少過度摩擦:保持皮膚的滋潤,有助於減少因皮膚乾燥引起的過度摩擦,進而降低天泡瘡和唇泡疹發生的機率。
2.良好控制慢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若控制不佳,會導致免疫功能不穩定,進而提高多種水泡疾病的發生風險。因此,穩定控制這些基礎疾病對於維護長輩的免疫健康至關重要。
3.積極接種疫苗:帶狀泡疹疫苗是目前預防該疾病最有效的方式之一。醫師建議50歲以上成人,或18歲以上但免疫功能較差的族群考慮接種。研究顯示,接種此疫苗可以減少九成的帶狀泡疹發病機率,並大幅降低後續神經痛的機會,為長輩提供一道重要的健康防線。

📝【更多新聞】👉凍卵一定保證生機?!這3項關鍵影響受孕機率
📺【FastTV飛速看】👉734 《醫學大聯盟》
▶️【好推薦】👉彭正爆婚後夫妻冷戰?!LALA笑揭男友10秒速戰?!何妤玟曝男友老人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