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臟病患延緩洗腎必看!醫詳解正確減毒三大關鍵
- 小
- 中
- 大

慢性腎臟病最讓人擔心的莫過於洗腎,其關鍵就在於「尿毒素」,隨其增加不僅加快洗腎進程,也會對全身健康帶來危害。如何減毒是病友必知關鍵,馬偕紀念醫院腎臟科科主任林承叡醫師帶大家從3大方向著手進行,守護腎臟健康!
慢性腎臟病最讓人擔心的莫過於洗腎,其關鍵就在於「尿毒素」,隨其增加不僅加快洗腎進程,也會對全身健康帶來危害。如何減毒是病友必知關鍵,馬偕紀念醫院腎臟科科主任林承叡醫師帶大家從3大方向著手進行,守護腎臟健康!
認識慢性腎臟病危機:尿毒素
需妥善減毒防全身性八大危害!
什麼是尿毒素?
林承叡醫師表示,尿毒素是一種存在於體內的毒素,主要由腎臟排除,可達92種以上,分三大類,包括水溶性的小分子化合物,以及中大分子化合物。還有可與蛋白質結合的小分子化合物,這類最容易和蛋白質結合,故稱為是親蛋白尿毒素 腎臟最難清除、透析也難排除、毒性最高、對人體傷害最顯著的一種。
尿毒素對全身的危害:
隨腎功能衰退,尿毒素漸漸無法有效排除,特別是親蛋白尿毒素,便會在身體累積,到達一定程度對身體帶來影響,並加快進入洗腎、透析時間。危害可包含腎臟功能退化、心血管疾病與死亡風險增加、周邊血管疾病、動靜脈廔管狹窄、腎性貧血、腎骨代謝疾病、肌少症及全身衰弱、認知功能退化等。

慢性腎臟病患減毒三關鍵:
飲食、尿毒吸附劑、腸道菌相調整 缺一不可
低蛋白飲食、高纖、素食:
林承叡醫師表示,防範尿毒素的危害首要就是把腎臟顧好,若已有慢性腎臟病,更要懂得控制尿毒素的主要來源:飲食。飲食大方向而言會鼓勵以低蛋白飲食進行,高纖的素食飲食也是很好的選擇,將蛋白質及熱量攝取控制在標準,以減少腎臟負擔。也提醒留意低蛋白飲食並非不吃蛋白質,素食更要留意植物性蛋白質攝取。
尿毒吸附劑:
隨著腎功能衰退,腸道微生物菌相也隨之改變,每日飲食中蛋白質分解成胺基酸,經菌叢代謝成“尿毒素前驅物”,再由肝臟轉換成尿毒素後進入體循環,造成了尿毒素的全身危害。活性碳的角色就是利用其吸附力,在腸道吸附尿毒素後帶走排出體外。
台灣活性竹碳吸附劑: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活性竹碳吸附劑」特色更是備受矚目。相較傳統多為粉狀、易沾黏腸道、難以長期使用的吸附劑,「台灣活性竹碳吸附劑」是以台灣竹具天然孔洞的結構特性,再以多孔分散專利技術(DAE),增加了吸附面積,並且運用特殊技術包覆藻膠酸成圓球形,不僅更有利吸附並排除尿毒素,也減少腸道刺激、便秘等問題。

「台灣活性竹碳吸附劑」人體臨床試驗
於《Peer J》國際期刊發表:
證實有效減毒與安全性:
「台灣活性竹碳吸附劑」人體臨床實驗,於今年2025年3月在《Peer J》國際期刊發表。據研究結果,單獨使用或併用益生菌可顯著降低四種主要的尿毒素濃度,包括TMAO、PCS、IS、PS。其中IS下降比例尤為明顯。也觀察到腎功能指標eGFR變化率達到統計意義改善。而營養、肝功能、血液等數值和對照組無異,顯示無安全上問題可長期使用。

腸道菌相調整:
飲食也會影響腸道菌叢,慢性腎臟病患者的腸道菌叢與常人有顯著差異,易有壞菌增生,增加尿毒素。慢性腎臟病患常伴有便祕、消化不佳的問題,益生菌或許可改善上述問題或輔助調整腸道菌相,但單獨益生菌使用是否可延緩腎功能惡化仍有待更大規模的臨床試驗驗證。
提醒腎友遵照醫囑、定期回診
確實減毒力拚逆轉腎!
林承叡醫師也叮嚀,除了遵照醫囑服用藥物外,飲食方面可以低蛋白飲食、高纖或搭配素食為基礎。腎友若想進一步降低尿毒素,則可考慮尿毒素吸附劑。在後續檢查後主治醫師及衛教師會提供相對應之藥物及飲食建議,務必遵照飲食計畫;不論是益生菌或吸附劑都須經過與醫師討論,切勿使用來路不明的產品。也要記得定期回診,以利掌握病況、必要時調整飲食。如此更有利減毒護腎、長保健康!
《延伸閱讀》
.夜尿變多恐是腎臟拉警報?四低飲食+酮酸胺基酸有機會延緩腎臟病惡化!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