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也愛「毛孩」!命理師:宋朝養貓立契約「貓掌蓋章」超有儀式感

- 小
- 中
- 大

生活中心/林靜芬報導現代人將貓狗視為家人,細心照顧、精心餵養,甚至會為寵物舉辦生日派對,但你知道嗎?命理老師柯柏成說,古人早在宋朝就已經對貓狗寵愛有加,甚至還會立下正式契約,像迎娶新人一樣,鄭重地迎接毛孩進門!這種特殊的契約,被稱為「貓兒契」,又名「納貓契」或「聘貓契」,其核心精神是將貓視為家庭正式成員,並透過儀式與條款來規範主僕雙方的權利與義務。根據宋代筆記與詩文記載,貓兒契的儀式還得在家中灶神或貓神前進行,主人與貓需共同蓋上手印與貓掌印,以示約定。
生活中心/林靜芬報導
現代人將貓狗視為家人,細心照顧、精心餵養,甚至會為寵物舉辦生日派對,但你知道嗎?命理老師柯柏成說,古人早在宋朝就已經對貓狗寵愛有加,甚至還會立下正式契約,像迎娶新人一樣,鄭重地迎接毛孩進門!這種特殊的契約,被稱為「貓兒契」,又名「納貓契」或「聘貓契」,其核心精神是將貓視為家庭正式成員,並透過儀式與條款來規範主僕雙方的權利與義務。根據宋代筆記與詩文記載,貓兒契的儀式還得在家中灶神或貓神前進行,主人與貓需共同蓋上手印與貓掌印,以示約定。
柯老師說,宋朝人養貓不僅是為了可愛,還有更實用的考量就是「捕鼠」。當時,貓已被認為是靈性動物,不宜買賣,因此,領養貓咪需以「聘禮」交換,而非金錢交易,類似婚姻中的聘金概念。契約內容大致包含以下幾點:

聘禮約定:以鹽、糖、小魚乾、芝麻等食物作為「聘禮」,象徵對貓的尊重。
職責劃分:貓需履行捕鼠職責,如「守夜護書」,防止書籍被老鼠啃咬。
權利保障:明訂貓的待遇,例如供應食物、提供柔軟窩墊,主人不得虐待或遺棄。
神靈見證:契約需在「灶神」「貓神」或「東王公、西王母」面前簽訂,以示誠信。
詩意祝禱:部分契約還會附上吉祥話,例如:「蠶月得效,鼠類屏跡」,寓意貓能帶來好運與安寧。
甚至在清朝的「聘貓契式」中,還有更詳細的條款,內容寫道:
「某年某月,某宅因鼠患,特用鹽醋若干、小魚幾尾,聘得某處貓兒一隻。自此入宅後,需恪盡職守,驅鼠護糧。主家當日供以飯食,冬備暖席,夏設涼簟,不得欺凌。兩廂情願,立此為證。」這樣的契約內容,幾乎就像是古代的「員工合約」,只不過簽約的對象是貓咪!

養貓「談條件」,毛孩更聽話?古人智慧讓現代人借鏡
不僅在契約上有所規範,宋人甚至將貓咪當作「乾兒子」來對待,這種做法反映出當時社會對動物的高度重視,也展現了貓在人類生活中的特殊地位。柯老師表示,從民俗角度來看,這種儀式不只是象徵性的,更能幫助毛孩適應新環境,減少「拆家行為」,讓寵物明白自己的責任,讓人寵和諧共處!
民俗傳說僅供參考,請勿過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