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博物館大作戰! 博物館50年後恐少千萬人參觀

- 小
- 中
- 大
民視新聞/孟嘉美、陳柔安、黃鈺淳 台北報導少子化加高齡化,帶來許多衝擊。就有學者研究發現,以目前的人口數推移,到2070年,博物館的參觀人次,約會減少1千萬人左右。但與同時,博物館卻是一間一間的開,學者就提前示警,博物館要及早面對潛在危機,調整營運策略。
民視新聞/孟嘉美、陳柔安、黃鈺淳 台北報導
少子化加高齡化,帶來許多衝擊。就有學者研究發現,以目前的人口數推移,到2070年,博物館的參觀人次,約會減少1千萬人左右。但與同時,博物館卻是一間一間的開,學者就提前示警,博物館要及早面對潛在危機,調整營運策略。
電子票證刷進閘門,暑期期間,故宮博物院滿滿都是遊客。看來一掃疫情陰霾,但卻有學者指出,更大的危機,還在後頭。
台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經營系教授林詠能說,「大概有十座新的博物館,在未來大概十年內會落成,少子化就是它會帶來,我們觀眾的減少,那這個事實上在全國所有的文化設施,那不是只有博物館會面臨的困難。」
少子化加高齡化,衝擊博物館參訪人次,學者推估,到2070年,博物館入館人次,相較現在,至少會減少1千萬人。攤開最新統計數字,過去一年,高達59%的民眾,不曾踏入博物館,僅次於疫情影響的2020年。有進入博物館的41%民眾中,平均參觀也只有1.1次。與此同時,博物館卻在短短三年內,多了15間。

國立台灣博物館館長洪世佑說,「面對少子化,(博物館相關)冷門科系,又更少人去選的狀況,可見博物館未來對於相關的專業人才,可能要更積極的,比如說包括從國外引進等等。」
危機當前,博物館卻還沒從疫情衝擊中,回過神來。但徵兆已經出現,除了參觀人次銳減,專業人力缺口,及觀眾特質發生變化,都成了將來博物館,必須面對的問題。
台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經營系教授林詠能說,「過去幾年因為疫情的關係,那我們的年輕人的這種,所謂的文化消費的品味,事實上是有改變的,這幾年事實上很多我們以往看到的,歐洲這種大型的這種展覽,那這種高精緻所謂的精緻藝術的,這種展覽事實上在減少。」

【原文出處】:搶救博物館大作戰! 博物館50年後恐少千萬人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