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絕望怎麼辦?要找醫師、臨床心理師還是諮商心理師?

2023-05-08 12:00
憂鬱絕望怎麼辦?要找醫師、臨床心理師還是諮商心理師?

雖然新冠疫情解封緩和,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調查,自新冠疫情以來,全球憂鬱症和焦慮症罹患率大增25%。中山醫學大學心理學系主任何應瑞表示,台灣超過55歲的民眾罹患輕度或重度憂鬱症的比例高達5.2%,患者會出現失眠、憂鬱、甚至自殘與大腦受損,呼籲民眾尋求專業協助,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可以減少自身痛苦,甚至防止發生自殺等憾事。

【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報導】雖然新冠疫情解封緩和,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調查,自新冠疫情以來,全球憂鬱症和焦慮症罹患率大增25%。中山醫學大學心理學系主任何應瑞表示,台灣超過55歲的民眾罹患輕度或重度憂鬱症的比例高達5.2%,患者會出現失眠、憂鬱、甚至自殘與大腦受損,呼籲民眾尋求專業協助,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可以減少自身痛苦,甚至防止發生自殺等憾事。

中山醫學大學與臨床心理學會共同主辦臨床心理年會,產官學界超過500人出席,創歷史新高,顯示心理健康議題受到廣泛的重視。心理健康議題不僅在患者家庭、學校教室、產業職場,甚至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是不可忽視的議題。唯有健康的心理功能,才有幸福的生命與健康的社會。

憂鬱絕望怎麼辦?要找醫師、臨床心理師還是諮商心理師?

55歲民眾罹患憂鬱症比例高達5.2%

何應瑞教授指出,在一項超過5,000名受試者的調查發現,年紀超過55歲的台灣人,罹患輕度或重度憂鬱症的比例高達5.2%,這些患者通常合併出現各種身體的疼痛、認知障礙、睡眠不佳、欠缺社會支持、家庭負擔沉重、健康惡化及親屬與人際關係緊張等等。

然而,這些個案中僅有20%有服用抗憂鬱藥物治療。換言之,這些患者承受很多社會、家庭與人際關係的壓力,但是僅有少數人有進入醫療體系接受治療,這些個案更需要臨床心理師的協助。

憂鬱恐嚴重影響身心健康

若憂鬱症患者無病識感而沒有接受治療,對於健康會產生嚴重影響。患者最初僅是心緒不快(高興不起來)、食慾不振、喪失興趣與動機,對於原本有興趣的事情,現在卻提不起勁,導致無法出門工作或上學。隨著病程日趨嚴重,會出現焦慮不安、手抖、失眠、情緒低落、憂鬱、哀傷,甚至出現自殺意念或自殘行為。病程若繼續惡化下去,大腦受損恐日趨嚴重,會破壞認知功能,無法有效學習,甚至干擾執行功能,連整理行李、出門辦事都有困難。

不少民眾罹患憂鬱症後恐懼社交,而且還會出現身體各種病痛。何應瑞說明,憂鬱症的神經病理原因包含腦部血清胺神經系統功能缺陷,這會導致痛覺敏感度增加,筋骨痠痛、腹痛、經痛加劇。

兩癥結延誤治療恐導致病情惡化

目前台灣憂鬱症患者求助於臨床心理師的風氣並不盛,除了費用考量,還有國人不習慣向外人「示弱」的問題,尤其中年族群正值人生巔峰期,或是身為家庭支柱,難以接受將自己的弱點揭露出來,民眾與家人該如何自救呢?

何應瑞表示,很多民眾出現心理症狀(焦慮、憂鬱、失眠等),但是卻僅有少數人進入醫院或心理治療所尋求治療,其原因包含:

  • 不願意顯露自己的(情緒)弱點,怕被認為「有病」。
  • 患者及家屬不知道已經生病了,已就是「無法辨識」症狀。

若民眾有身心問題想尋求專家協助,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師、諮商心理師這三者有何異同?

  • 精神科醫師:可以對精神疾病(例如幻聽、幻視、妄想等)及心理疾病(焦慮、憂鬱等)患者進行診斷與治療,包含開立藥物或進行腦部手術治療。
  • 臨床心理師:可以對個案的心理功能(例如智力、認知及人格等功能)及症狀進行「衡鑑」,也就是評估病情,並給予患者進行治療(例如認知行為療法、團體治療、正念治療等),但不能開藥與進行手術。
  • 諮商心理師:不針對個案進行診斷及治療,而是給予諮商,例如伴侶諮商、悲傷輔導等協助。

有鑑於身心議題備受關注,何應瑞期盼藉由廣泛提供心理疾病知識,教育民眾辨別心理症狀,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不僅可以減少患者自身的痛苦,也可以阻止疾病繼續惡化,甚至防止發生自殘自殺等憾事。

健康醫療網提醒您:自殺不能解決問題,你我都是自殺防治守門人。
安心專線:0800-788-995(0800-請幫幫-救救我)
張老師專線:1980
生命線專線:1995

 

【延伸閱讀】

「缺乏病識感」等7困境 身心患者找錯科延誤治療恐失能

經常憂鬱心血管疾病風險飆增! 專家:「現代人1活動」不廢還有助紓壓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768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我要留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