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容易發福? 專科醫師曝真相:小心肌少型肥胖

- 小
- 中
- 大

影音中心/莊薇妮報導許多人隨著年紀增長,會發現身體比以前更容易發胖,也越來越難減重,甚至認為是自己的身體代謝變差了。針對這樣的情況,宋晏仁醫師邀請了台灣肥胖醫學專科醫師許芷瑜,深入探討中年肥胖的問題。其中,許芷瑜醫師表示,40歲的肥胖不是代謝變差,而是可能患上了「肌少型肥胖」。
影音中心/莊薇妮報導
許多人隨著年紀增長,會發現身體比以前更容易發胖,也越來越難減重,甚至認為是自己的身體代謝變差了。針對這樣的情況,宋晏仁醫師邀請了台灣肥胖醫學專科醫師許芷瑜,深入探討中年肥胖的問題。其中,許芷瑜醫師表示,40歲的肥胖不是代謝變差,而是可能患上了「肌少型肥胖」。
許芷瑜醫師透露,人到40歲以後,每十年會減少8%肌肉量。倘若脂肪減少,會促進內部或腹部脂肪量增加,且脂肪如果進入肌肉,也會影響肌肉的肌力與收縮力,導致身體活動下降,讓整個神經、肌肉功能出現異常。

許芷瑜醫師說明肌少型肥胖,顧名思義就是同時患有肌少症與肥胖症。BMI值大於等於27,男生腰圍大於等於90公分,女性腰圍大於等於80公分,就代表面臨肥胖問題。倘若肌力與肌肉功能表現下降、肌肉量減少,那患上肌少症的可能性就會極高。許芷瑜醫師建議,若想要測試自身的肌力,可以觀察起立坐下5次時是否超過12秒作為判斷。在日常生活中,走10階樓梯會不會感到累;坐著躺著姿勢轉換的時候是否覺得困難。

許芷瑜醫師表示,肌肉量的提升,除了能幫助改善血糖,讓身體不容易發胖,也能降低殘疾失能、心血管或代謝方面的疾病、睡眠呼吸中止症與憂鬱症的風險。宋晏仁醫師也說明,肌肉量的減少,不單單是運動收縮的表現,也會導致很多生理機能失衡,影響身體健康。
許芷瑜醫師建議,平常就要維持正確的飲食與營養,增加攝取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和抗氧化物的補充品,平時也要搭配有氧合併阻力的運動,這樣才能有效防止肌少型肥胖。許芷瑜醫師透露,倘若運動後30分鐘到1小時內進食一個正餐,或者是補充蛋白質,對於增加肌肉量也是很有幫助的。
延伸閱讀


少吃多動還是胖?醫師曝下半身脂肪堆積成因 「翹腳久坐」讓人好難瘦
2023-11-01 15:34

想吃水果減重?醫師揭「果糖」會導致肥胖 直言:少吃反而能瘦身
2023/02/23 11:57:51

早上愛吃蔥油餅?「1物」含量爆表 美女營養師曝「地雷早餐」驚人熱量
2023/03/02 14:06:58

少油少鹽不一定健康? 醫曝糖尿病患這樣吃「恐患肌少症」
2023/02/01 21:33:01


白天嗜睡晚上失眠超痛苦!醫傳授5招擺脫疲倦人生 這時段喝咖啡最有效
2023-02-16 16:14


心情不好就想吃東西?心理師揭「情緒進食」主因 網驚嘆:說到心坎裡
2023-03-29 1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