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藥危機何解 藥師提「指示用藥」回歸市場機制

- 小
- 中
- 大
民視新聞/陳子凡、黃彥誠 台北報導面對缺藥問題,衛福部分析原因提解方,藥師認為,不須醫師處方的「指示用藥」,也應該回歸市場機制,脫離健保給付,才能增加藥廠生產意願。不過基層醫師持不同看法,認為反倒會增加民眾看病負擔,重點還是要打破健保總額限制,由政府出手補貼,讓藥廠生產有合理利潤。
民視新聞/陳子凡、黃彥誠 台北報導
面對缺藥問題,衛福部分析原因提解方,藥師認為,不須醫師處方的「指示用藥」,也應該回歸市場機制,脫離健保給付,才能增加藥廠生產意願。不過基層醫師持不同看法,認為反倒會增加民眾看病負擔,重點還是要打破健保總額限制,由政府出手補貼,讓藥廠生產有合理利潤。
衛福部次長王必勝說,「缺藥的原因很複雜,它不是單一的原因。」
分析原因提解方,衛福部官員連假排排坐,期盼分階段、解決缺藥困境。藥師認為,除了調整醫院、診所和藥局端的配貨量,比較有感,不須醫師處方的「指示用藥」,也應該回歸市場機制,脫離健保給付。

不只減少健保藥價支出,也能增加藥廠生產意願,尤其短缺的軟便劑和胃藥,都在指示用藥申報量的前幾名,藥師指出,雖然藥價短期會反映成本上漲,卻能避免藥物浪費和過度開立。
藥師沈采穎說,「防缺藥中心的三大使命,是要預防、緩解跟解決用藥的問題,缺藥一公告的時候要有個SOP,要有啟動的一個機制,譬如說你必須要求所有的廠商,當你的庫存低於六個月的時候,你就要通報。」
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說,「變成指示用藥脫離健保給付,沒有辦法解決短缺問題,你自己再去藥局自費再去買,那這樣病人會增加他的看病成本,這樣也不符合全民健保的一個精神。」

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說,「健保一個總額在那邊卡在那邊,然後你說藥品的支出,一定要只能占比如說20%,超過20%我就再砍再砍再砍,砍到最後藥品都是爛藥,健保的總額精神要打破,要不然就是說,政府要有一個公務預算,來撥補給健保。」
缺藥風波找解方,醫界和藥界有不同看法。不論是大環境或成本因素影響,健保體制對於藥價管理,如果沒與時俱進,保持彈性調整空間,恐怕仍會惡性循環。
【原文出處】:缺藥危機何解 藥師提「指示用藥」回歸市場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