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年燒150億! 不同醫師「腺瘤偵測率」差一倍? AI助揪出隱藏瘜肉

2022-10-04 15:00
大腸癌年燒150億!  不同醫師「腺瘤偵測率」差一倍?  AI助揪出隱藏瘜肉

「大腸癌」連年高居臺灣十大癌症發生率首位,每年約有17,000例新發生個案,如何透過有效篩檢,提早發現大腸瘜肉與癌前病變,對大腸癌防治影響重大,而影響篩檢品質的關鍵,正是醫師施作大腸鏡時的「腺瘤偵測率」。研究指出腺瘤偵測率每提升1%,可降低篩檢後大腸癌風險3%,死亡率更可降低5%。

潮健康/郭家和

大腸癌年燒健保150億  醫師腺瘤偵測率是關鍵


 


 

大腸癌年燒健保150億  醫師:腺瘤偵測率是關鍵

「大腸癌」連年高居臺灣十大癌症發生率首位,每年約有17,000例新發生個案,如何透過有效篩檢,提早發現大腸瘜肉與癌前病變,對大腸癌防治影響重大,而影響篩檢品質的關鍵,正是醫師施作大腸鏡時的「腺瘤偵測率」。研究指出腺瘤偵測率每提升1%,可降低篩檢後大腸癌風險3%,死亡率更可降低5%。


 

臺大醫院綜合診療部主任、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內科臨床教授邱瀚模醫師表示,大腸癌治療每年花費健保140-150億,應思考如何提升大腸鏡篩檢品質,及早發現並切除更多的高風險腺瘤瘜肉,才是降低篩檢後大腸癌發生的根本辦法,並減輕個人及社會因大腸癌付出的健康成本。


 

大腸鏡加AI每秒30張運算  揪出高風險「隱藏瘜肉」


 


 

大腸鏡加AI每秒30張運算  揪出高風險「隱藏瘜肉」

導入AI人工智慧的醫療科技,將是提升大腸鏡效率的有效工具,據2022年國外研究顯示,AI「人機協作」的大腸鏡檢查可提高14% ~ 30%的腺瘤偵測率。國內兩大醫學中心臺大醫院、國泰醫院與雲象科技共同開發「大腸鏡即時AI瘜肉偵測 aetherAI Endo」,利用神經網路的深度學習能力,讓AI能在大腸鏡進行時偵測出肉眼不易觀察的瘜肉,準確度高達95%。


 

國泰綜合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洪志聖醫師表示,現行大腸鏡檢查的敏感度主要取決於賴醫師肉眼判斷與臨床經驗。但因人體腸道彎曲,有些微小瘜肉受腸道轉彎或角度,或是病人術前清腸不徹底而不易判讀。藉由大腸鏡檢查搭配AI系統,可利用AI同步每秒30張的影像辨識能力,偵測瘜肉並標示位置,大大增加了揪出「隱藏瘜肉」的效率。


 

不同醫師大腸鏡敏感度差1倍 AI有望弭平偵測落差

雲象科技執行長葉肇元受訪指出,實際訪查基層數據發現,同醫療院所的醫師施行大腸鏡的腺瘤偵測敏度感差異可能高達1倍。為使AI影像輔助系統有效達到幫助判讀,集結台大、國泰超過3,000位病患、40萬張影像資料提供人工智慧訓練,當中更有高難度、高風險的非隆起型腺瘤。


 

在大腸鏡即時AI瘜肉偵測的系統訓練過程,更有多名大腸癌病灶偵測專家參與並協助判讀與標示,大幅增加AI的系統可靠性,有望解決醫師偵測腺瘤能力的落差,提供國人更一致的醫療品質。


 

未來將朝向病灶偵測與診斷分類、自動化分析盲腸到達率、大腸鏡報告輔助系統、數位病理診斷與風險分層等,完成更多高階的判讀篩檢工作,以減輕臨床醫師負擔並減少國人癌症風險。


 

降低總體癌症成本支出  應思考給付智慧篩檢工具

邱瀚模醫師指出,這項大腸鏡即時AI瘜肉偵測系統,目前可提醒醫師腸道中的腺瘤位置,未來將導入判斷是否為高風險瘜肉、是否可用內視鏡切除或須外科手術切除等複雜判斷功能,需集結國內更多大腸癌專家及高難度案例的影像資料,共同打造強化版的AI瘜肉偵測系統與精準判讀能力。


 

邱瀚模醫師表示,國外研究已證明,大腸鏡的「腺瘤偵測率」是影響該社會群體的大腸癌發生率、死亡率的關鍵因素。台灣應思考如何導入更多智慧醫療科技以弭平醫師之間的偵測能力落差。另一方面,國家應思考健保給付範圍,是否應適度用於更先進的篩檢工具,從而降低後續癌症治療費用,幫助社會醫療保險體系得以永續經營。


 

「大腸鏡即時AI瘜肉偵測 aetherAI Endo」目前已取得衛福部TFDA醫材許可。國泰醫院表示,醫療科技及精準健康是國家長期發展方向,AI系統的臨床落地,從事前的跨產業合作、臨床驗證到法規面取得許可證,不僅投入龐大人力與時間,還需通過層層審核。未來若能提升審核作業及相關行政效率,台灣的醫療AI成果將更具國際競爭力。

延伸閱讀: 愛吃超加工食物 男性大腸癌風險高3成! 男女大腸癌風險不同?
台灣大腸癌盛行率「這區」奪冠! 營養師驚曝:每200人就有1人罹癌


 

原文出處:

我要留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