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2萬人「急性心衰竭」 不做「心臟移植」死亡率達100%! 醫曝「1措施」延長治療黃金期

2022-09-13 11:00
每年2萬人「急性心衰竭」  不做「心臟移植」死亡率達100%!  醫曝「1措施」延長治療黃金期

據衛福部最新統計,心臟疾病為2021年國人十大死亡原因第二,每年近萬人因心臟衰竭死亡,在國內每年有36萬人被診斷有心臟衰竭,其中有近2萬人會進一步發展成為末期心臟衰竭,更進一步需要接受心臟移植或左心室輔助器的治療。

潮健康/編輯部

心臟疾病為國人第二大死因!  2萬名心衰竭患者需「心臟移植」

據衛福部最新統計,心臟疾病為2021年國人十大死亡原因第二,每年近萬人因心臟衰竭死亡,在國內每年有36萬人被診斷有心臟衰竭,其中有近2萬人會進一步發展成為末期心臟衰竭,更進一步需要接受心臟移植或左心室輔助器的治療。


 

三軍總醫院院長王智弘醫師表示,目前已有多位急性心臟衰患者使用心室輔助器成功等待移植經驗,如一林姓患者於2021年因急性心肌炎發作,急救後轉院至三總裝置暫時性心室輔助器等待移植。在成功接受心臟移植後,現已出院,迄今狀況穩定。


 

王智弘醫師也分享較特殊案例,像是在接受心臟移植時發生心因性休克的患者,裝上短效型心室輔助器後再次成功等到心臟移植或是先後接受短效、長效心室輔助器後再成功等待到心臟移植之案例。

 


 

心臟移植平均最快需等1年之久   「這技術」替患者爭取更多時間


 


 

心臟移植平均最快需等1年之久   「這技術」替患者爭取更多時間

王智弘院長表示,台灣等待心臟移植的平均時間為1-1.5年,根據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的統計,等待心臟移植的人數約有200人/年,而急性心因性休克的患者若不接受心臟移植或是進一步治療,死亡率將近100%。


 

而短效型心室輔助器(Temporary VAD)可協助急性心臟衰竭病患橋接到移植(Bridge to transplant)或橋接到恢復(Bridge to recovery),長效型心室輔助器(Durable VAD) 可作為末期心臟衰竭終點治療(Destination Therapy,DT)的選擇。短效型心室輔助器經FDA認證,可為病患及醫師爭取更多有效時間做為橋接心臟移植或評估其他治療策略的工具。


 

三軍總醫院外科部主任蔡宜廷也表明,以目前使用短效型心室輔助器的經驗,針對急性心衰竭的患者,心血管外科醫療團隊擁有豐富的手術、照護經驗,能夠迅速應變給予患者積極治療,未來也將透過產學合作計畫提供亞太區各國醫療人員進修學習短效心室輔助器治療與相關照護技術。


 

 

5族群恐不適合心臟移植!   手術後還得當心數種併發症?


 


 

5族群恐不適合心臟移植!   手術後還得當心數種併發症?

雖然目前短效或長效心室輔助器,確實能為心臟衰竭病患帶來福音,但並非所有心臟衰竭患者皆適合採取心臟移植手術。根據美國醫學媒體《Mayo Clinic》指出,如果患者出現以下情況,則心臟移植可能不適合做為延續生命的措施,需與醫師充分討論後再決定是否開刀:

1. 長者或年紀過大者。高齡會影響移植手術後的恢復能力。

2. 存在各種可能縮短壽命的狀況,如嚴重的腎臟疾病、肝臟疾病或肺部疾病。

3. 手術前各器官發生主動或立即性感染(Active Infection)者。

4. 近期或曾經有癌症病史者。

5. 不願意或無法改變生活方式,以保持心臟健康者,例如戒酒或戒菸。

另外,《Mayo Clinic》也強調,即使心臟移植手術成功,患者仍可能需要透過調整飲食與多運動避免併發症,如高血壓、心臟病與糖尿病。過往有抽菸、喝酒等習慣者,也應開始嘗試戒菸並避免過量飲酒;飲食內容則以瘦肉、魚肉、蔬果等「地中海型」飲食為基底,可確保術後身體保持一定程度的健康。

 

資料來源:
Heart transplant - Mayo Clinic 

 

延伸閱讀: 運動過量恐心律不整、猝死? 醫:2類「運動模式」最危險
後遺症比確診更可怕? 長新冠恐影響身體「9大系統」! 醫:「3族群」需提早做準備

我要留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