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影懂台灣】經濟繁景下的狂躁:從《飲食男女》、《獨立時代》看90年代

民視新聞網 2021-01-18 18:00
【看電影懂台灣】經濟繁景下的狂躁:從《飲食男女》、《獨立時代》看90年代

90年代是台灣社會、經濟發展高速發展的時期,不過,當過去注重的家庭倫理、儒家教育不敵風起雲湧的新潮流,賺錢途徑變多、變快速又引得人心浮動。電影《飲食男女》、《獨立時代》都分別描繪出90年代的景況。

90年代是台灣社會、經濟發展高速發展的時期,不過,當過去注重的家庭倫理、儒家教育不敵風起雲湧的新潮流,賺錢途徑變多、變快速又引得人心浮動。電影《飲食男女》、《獨立時代》都分別描繪出90年代的景況。


《飲食男女》是導演李安的經典作品之一,聚焦於台灣的90年代社會變遷、家庭代溝、世代衝突。劇情敘述退休的國宴主廚「老朱」,他的3個女兒到了適婚年齡,心中各有打算:長女家珍為了孝順父親,將自己奉獻給這個家庭、次女家倩是事業女強人,想逃離家庭的壓力,悄悄在外買房、么女家寧因被忽略,渴望浪漫的愛情與組成自己的家庭。從劇情中可以發現,「父慈子孝」的價值已鬆動,觀眾也透過家倩這個角色,看見90年代女性社會角色的變革。

經濟繁景下的狂躁:從《飲食男女》、《獨立時代》看90年代
飲食男女劇照(圖片擷取自IMDb)

相較於李安溫情的視角,楊德昌導演的《獨立時代》犀利尖銳,如同資深影評人詹政德形容「對90年代台灣社會所開的第一檯手術刀」。《獨立時代》的劇情,由主角們與其他角色彼此環環相扣,上演90年代的各式社會現象:財團聯姻、官場、職場政治、藝術創作的困惑及手段。

《獨立時代》的英文片名直譯為「儒者的困惑」(A Confucian Confusion),指的便是儒家教育碰上新時代後,被扭曲為操縱別人的手段。而在銳利的視角之外,楊德昌也透過這部電影,表現他對社會的關懷,他曾在拍攝幕後影片中透露,「我們如果能掌握我們的感情生活的話,我們就可以掌握我們的前途。」

經濟繁景下的狂躁:從《飲食男女》、《獨立時代》看90年代
《獨立時代》劇照(圖片擷取自桃園光影電影館)

即便現在家庭結構、婚戀關係再次產生轉變,這兩部電影提到的主題仍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不管是社會新聞或者網路論壇,可見這兩部電影對台灣社會的洞察與觀點依舊歷久彌新。

(民視新聞網/陳思瑀 報導)

我要留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