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痙攣、癲癇有什麼差別 面對熱痙攣的正確觀念

2020-12-14 11:54
熱痙攣、癲癇有什麼差別  面對熱痙攣的正確觀念

據統計,有1/50的健康兒童有熱痙攣體質,一般來說好發年齡在6個月~6歲間,而1歲到1歲半這段期間是孩童容易感冒發燒的時期,也是熱痙攣發作機會較高、最容易發作的時期,因為熱痙攣與基因相關,因此若有過熱痙攣現象的孩童,在6歲前總體再發做機會約有30%,超過6歲因為腦部發育較為成熟,基本上就比較不會有類似狀況。

據統計,有1/50的健康兒童有熱痙攣體質,一般來說好發年齡在6個月~6歲間,而1歲到1歲半這段期間是孩童容易感冒發燒的時期,也是熱痙攣發作機會較高、最容易發作的時期,因為熱痙攣與基因相關,因此若有過熱痙攣現象的孩童,在6歲前總體再發作機會約有30%,超過6歲因為腦部發育較為成熟,基本上就比較不會有類似狀況。

熱痙攣、癲癇有什麼差別  面對熱痙攣的正確觀念
圖片翻攝自YouTube  黃瑽寧愛+好醫生

單純型的熱痙攣,發燒與痙攣會同時發生,全身性發作有僵直、手腳緊繃、眼睛上吊、牙關緊閉、流口水、臉部三角區變黑、開始有抽搐動作,50%的熱痙攣單純型發作時間通常在一分鐘內 ,停下後因為孩童經過全身大發作,能量消耗許多,會有嗜睡狀況,可能有點叫不醒,因小朋友很疲累,反應就會較差,但並非先前抽搐時的意識喪失情況。

熱痙攣、癲癇有什麼差別  面對熱痙攣的正確觀念
圖片翻攝自YouTube  黃瑽寧愛+好醫生

熱痙攣複雜型發作時的症狀,抽搐是單手單腳,發作超過5分鐘,有可能到15分鐘,抽搐當下沒有發燒,先抽搐完,24小時內才有發燒狀況。

 

複雜行的要排除因素多,會檢查是否有外傷、腦瘤等特別狀況,且會接受腦波檢查,如果只是簡單熱痙攣,通常腦波正常,只有發作時腦波異常狀況,若排出特殊情況,就會歸類成熱痙攣,就不會有太大問題。

熱痙攣、癲癇有什麼差別  面對熱痙攣的正確觀念
圖片翻攝自YouTube  黃瑽寧愛+好醫生

若是家族性遺傳性癲癇,家中親屬可能也有類似的案例;若是熱痙攣,雖也是因為基因遺傳,但可能不那麼嚴重,不見得每次發燒都會抽搐,且好發機率男性高於女性。

 

而真正定義癲癇絕大部分可以在腦波發現端倪,但由於腦波檢測的只是一段時期,所以不見得是百分之百可以抓到,還會根據臨床狀況做判斷。

熱痙攣、癲癇有什麼差別  面對熱痙攣的正確觀念
圖片翻攝自YouTube  黃瑽寧愛+好醫生

若癲癇的發作不僅是發燒的狀況,還有其他因素也可能導致發作的話,除了腦電波測試,還要搭配影像學的檢查,如果好發頻率好發太高,有需求的話,也會考慮做基因檢測。

 

家族性遺傳性癲癇合併熱痙攣,因為基因變化導致腦部離子通道變化,是屬某個特殊族群,就不屬於簡單型熱痙攣,而是歸屬癲癇,只是在體溫變化上容易引發發作。

 

當孩童突然發生熱痙攣時,家長請務必冷靜,觀察小朋友的發作狀況,注意呼吸道通暢,同時並避免孩童碰撞受傷。

四季線上/蔡欣庭編輯

我要留言留言

提示圖
本文含有敏感或兒少不宜內容
請確定您已年滿1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