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市場待了一整天》首都的壯闊胃袋~【台北濱江市場】
- 小
- 中
- 大
半夜二、三點你還在深眠熟睡時,有一群人有些地方早已開始一天忙祿生活的開始。今天帶大家來了解台北濱江市場,這個每日來自全台各地2,300公噸蔬果集散地的台灣第一個批發市場。
半夜二、三點你還在深眠熟睡時,有一群人有些地方早已一天忙祿生活的開始。今天帶大家來了解台北濱江市場,這個每日來自全台各地2,300公噸蔬果集散地的台灣第一個批發市場。

從沒想過在餐桌上簡單的一道菜需要經過多少人及多少作業才成為我們口中的佳餚。從產地→貨運→果菜市場卸貨→清理→堆疊→定價格→拍賣→買走→上貨車→每個市場→買回家中料理。這麼多樣的程序你可曾想過?著實帶來很大震撼,這種將農業生產及市場經濟有效率的連動起來,讓各種食材在市場裡連結,這巨大的人力及過程真的很壯觀。

果菜市場的蔬果跟我們上一集到魚市場的魚穫一樣都需要競標,李明璁老師跟著承銷人胡老闆刷卡進入果菜市場看貨及競標,在瑯滿目的蔬果陣仗中,整個市場除了人來人往的工作人員外,競標的過程很像股市買進賣出的緊張氛圍,動作不夠快是買不到好價格。

帶路人達魯表示:其實除了土產的蔬果外,進口的食材在這裡其實都買的到,不需要到超市去採購的,如果這裡沒有,那其它的地方也不見得會有的,而且傳統市場的售價絶對比其它地方便宜。別以為市場的蔬果種類就是固定那幾樣,其實每天都有變化,有改良、進口或是混種的應有盡有,在在都顯示人類在農耕技術上的豐富想像與努力的突破。

濱江市場最令人著迷的地方,是不同的攤商都有專精的強項分工。有人賣菇類、有人賣根莖類、有人只賣蕃茄及辣椒,對於同一品項不同的內容卻能娓娓道來內容的差異,這就是職人的專精之處,也是逛市場最大樂趣之一。另外看到攤商手寫介紹促銷自己產品的標語,還有更新品種創造吸晴的新命名,看來浮誇卻可愛,這些店頭文字何嘗不是庶民的創意趣味。

因為濱江市場是果菜批發市場,當然也吸引餐廳主廚前來採買新鮮多樣的食材,連米其林主廚也都是採購的常客。攤商表示,米其林廚師來買菜是種互相切磋的概念,我們介紹所賣的食材,提供給對方做菜的靈感,讓他們創造美味餐點,是種相輔相成的合作關係。別看小小的「賣菜郎」,他們對農產品的博學多聞,讓來自世界各國的廚師因緣際會的在台灣市場找尋他們的美味。

除了逛市場新鮮有趣外,還有一個地方也是大家喜歡逛的~雜貨店。那種滿坑滿谷的南北乾貨及來自世界各地的產品,都讓人有心滿意足的感覺!一進到雜貨店詢問老闆娘有多少種的乾貨陳列著?她說:無法告知有多少品項,但要買的東西她一定找得到。職人有她的專精之處,這麼多璘瑯滿目的貨品,細心敏銳的老闆娘透過她長期觀察,暗自發展出一套細膩敏銳的雜貨採購人類學,哪些人買那些東西,如何介紹台灣產品來取代等等,都是老闆娘長期的智慧觀察。

其實濱江市場不單只是涉及「吃」那麼簡單,若把它比喻成各種學問的活教室也不為過!這一集讓身處台北人的大家是否受益良多呢?讓我們知道這個大胃袋裝著多少豐富的各種效益,夜以繼日,日以繼夜,如恆星般的運行,沒有止息。
四季線上/李姵瑩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