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俱樂部又如何! 幫您破解3%生長曲線迷思
- 小
- 中
- 大

有些孩子的成長曲線一直維持在3%,常常因為孩子過瘦過小遭受關心,家長心中也有莫大的擔心與壓力,這些3%俱樂部的孩子飲食或生活上有哪些需要調整與注意的地方?今天黃醫生以及愛+顧問團來替家長們解決問題。
有些孩子的成長曲線一直維持在3%,常常因為孩子過瘦過小遭受關心,家長心中也有莫大的擔心與壓力,這些3%俱樂部的孩子飲食或生活上有哪些需要調整與注意的地方?今天黃醫生以及愛+顧問團來替家長們解決問題。
黃瑽寧醫師表示,評估小孩的生理生長狀況時,光靠體重過輕或是太瘦的樣的性容是不足以判定的,必須合併孩子長期的生長曲線、飲食狀況、平常作息狀況一起評估。
判斷小孩是否太瘦,黃大維醫師指出,若以科學的方式透過大數據統計來講的話,就是生長曲線,然而孩子的年紀、性別的不同,生長曲線也會有所不同。

生長曲線有不同百分位,通常統計數據來看以3%、15%、50%、84%與97%,黃大維醫師強調,不代表孩子一定都是這些生長曲線上,生長曲線每個小孩有所不同,要判定過瘦的話,基本上是在3%以下,才真的叫很瘦小。

陳木榮醫師指出,短時間生長曲線下降兩個曲間,中間可能有甚麼事情發生。像是有的孩子會因為厭奶生長曲線下降,又或者孩子可能因生病而下降,因此若是如果孩子延著生長曲線走到一定的過程,在半年之內掉了2%可能就要注意一下。

醫師也提醒,使用生長曲線表時,出生年齡、性別要正確,若是用不同的性別和出生年月日,就會看到不同的結果,此外,若孩子有早產,例如32周出生,可能就要稍為做年齡的矯正,早產的孩子若以足月初生孩子的生長曲線來比較身高體重,其實必須矯正其年齡,一歲之前的孩子就是輸入預產期的日期,會比較合乎百分比。

對於比較瘦小的孩子,黃大維醫師建議家長,可以讓孩子攝取一些健康的油脂,像是稍為肥一點的肉,不僅對孩子的熱量、成長、體重成長有所幫助,對排便也有幫助。
四季線上/蔡欣庭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