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污名化米製品產業 米酵菌酸正名為「邦克列酸」

民視新聞網 2024-04-03 18:18
恐污名化米製品產業 米酵菌酸正名為「邦克列酸」

生活中心/李世宸、李澤民、SNG 台北報導米酵菌酸案累積個案來到32人,62歲男和34歲女,都有吃粿條,北市也另外新增1名21歲女性個案,在台大醫院住院中,仍有4人在加護病房,其中1人已經好轉,衛福部今天召開專家會議,建議今後類似中毒個案用「血漿置換術」加速毒素排除,而因為「米酵菌酸」有汙名化米製品之嫌聲,專家一致認同正名用毒素直接音譯為「邦克列酸」。

生活中心/李世宸、李澤民、SNG 台北報導

米酵菌酸案累積個案來到32人,62歲男和34歲女,都有吃粿條,北市也另外新增1名21歲女性個案,在台大醫院住院中,仍有4人在加護病房,其中1人已經好轉,衛福部今天召開專家會議,建議今後類似中毒個案用「血漿置換術」加速毒素排除,而因為「米酵菌酸」有汙名化米製品之嫌聲,專家一致認同正名用毒素直接音譯為「邦克列酸」。

米酵菌酸食物中毒案,中央還在追感染元凶,不過因為米酵菌酸衝擊米製品產業,有汙名化之嫌,3號衛福部召開專家會議,決定正名。衛福部次長王必勝:「會議中我們大家一致決議要更改,為什麼因為這個翻譯,它有點不是很到位啦,大家可能望文生義,可能會產生一些誤解,或者是不必要的恐慌,這個BongkrekicAcid,那我們就用音譯,那我們在會中就決定,把它改成"邦克列酸"。」


恐污名化米製品產業 米酵菌酸正名為「邦克列酸」
衛福部3號再度召開專家會議,邀請張上淳等專家參與。(圖/王必勝臉書)


叫了將近兩周的米酵菌酸,以後更改為邦克列酸,專家也建議今後用血漿置換術,加速排除中毒個案體內毒素,唐菖蒲柏克氏菌也得跨部門研究它的生態特性,中央也趕工製作邦克列酸中毒指引,確認驗出廚師手中毒素後,食藥署也前往他家中環境採檢。衛福部次長王必勝:「在那裡產生毒素,我們是(認為),應該會有這個細菌在作用,所以順著這個理去做一些採檢。」


恐污名化米製品產業 米酵菌酸正名為「邦克列酸」
台北市衛生局長陳彥元說明寶林食物中毒案,北市新增一名21歲女性個案。(圖/民視新聞)


30號中央前往胡男住處採集樣本多達14樣,包括手部、大門把手、冰箱把手、湯匙、水壺把手等等,最快下周結果出爐,不過寶林案再新增2名受害者變成32例,另外還有一例沒列入的北市21歲女,上月21號前往寶林茶室用餐,出現腹瀉、嘔吐和噁心症狀,收治在台大醫院一般病房。北市衛生局長陳彥元:「經過10天左右,本來在急診觀察,後來她就跑去那個,醫院就把她收住院,肝指數好像也是有一千左右。」目前寶林案加護病房中還有4位病人,不過其中一人意識漸漸恢復,目前還在評估肝臟移植,但詳細狀況仍有待持續掌握。

【原文出處】:恐污名化米製品產業 米酵菌酸正名為「邦克列酸」

我要留言留言

提示圖
本文含有敏感或兒少不宜內容
請確定您已年滿1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