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趴趴走/你所不熟悉的台灣包子饅頭史!麵食文化怎麼來?

民視新聞網 2022-10-11 17:14
台灣趴趴走/你所不熟悉的台灣包子饅頭史!麵食文化怎麼來?

論壇中心/綜合報導現今台灣麵店一家又一家,從巷口到大馬路,各家小吃麵店不勝枚舉,包子饅頭也是我們習慣的食物。不過事實上在日治時期,台灣人以米食為主,麵食文化直到戰後才發展起來。

論壇中心/綜合報導

現今台灣麵店一家又一家,從巷口到大馬路,各家小吃麵店不勝枚舉,包子饅頭也是我們習慣的食物。不過事實上在日治時期,台灣人以米食為主,麵食文化直到戰後才發展起來。

麵食盛行於中國北方,包括麵粉製的糕餅、饅頭在日治時期都很罕見。當時台灣也有出現被稱為「まんじゅう」(饅頭的日文)的食物,不過這是指日式甜饅頭,更接近麵包,是一種包豆沙餡的和菓子,與現在所稱的「饅頭」不同。

台灣趴趴走/你所不熟悉的台灣包子饅頭史!麵食文化怎麼來?
現在所稱的饅頭是用麵粉製成。(圖/魚夫提供)

戰後韓戰爆發,美援運來許多麵粉,眾山東人逃難來台,製作出許多麵食。其中有位苗育秀向當時經濟部長尹仲容提出建言,期望美國改以原料小麥援助,台灣自行開設麵粉廠來製作麵粉,在政府和相關業者的大力推廣之下,民眾的飲食習慣改變,台灣的麵食文化逐漸發展興盛。

台灣趴趴走/你所不熟悉的台灣包子饅頭史!麵食文化怎麼來?
  • 除了饅頭、水煎包、小籠包之外,還有水蒸的包子。(圖/魚夫提供)

包子和饅頭發展至今,出現許多創新,各種甜、鹹口味琳瑯滿目。像是有些店家將包子的麵皮加入色彩,用蔬菜或紅蘿蔔汁製成不同顏色的外皮,不僅以此區分出葷素,還相當吸睛!

台灣趴趴走/你所不熟悉的台灣包子饅頭史!麵食文化怎麼來?
  • 台南一家眷村生煎包,蔬菜所製成的綠色麵皮包素的餡料,紅蘿蔔製成的黃色麵皮包葷的餡料。(圖/魚夫提供)

本週「台灣趴趴走」節目,美食達人魚夫帶領大家品嚐各色麵食,一窺包子饅頭的製作過程。

播出時間:民視台灣台,每週三上午9點、下午3點,週六下午3點。

我要留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