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梨變更甜是打生長激素,吃了會性早熟?農委會打臉都市傳說:2件事影響甜度

2021-03-03 17:40
鳳梨變更甜是打生長激素,吃了會性早熟?農委會打臉都市傳說:2件事影響甜度

鳳梨近日因出口問題引起關注,掀起了一股「吃鳳梨挺農民」的熱潮,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的鳳梨吃法更是紛紛出爐,甚至許多政府單位、民間企業也大量採購,彌補外銷受阻的損失;而坊間也出現鳳梨栽種過程可能施打生長激素,吃多恐致性早熟的傳言,農委會對此詳細澄清。

鳳梨近日因出口問題引起關注,掀起了一股「吃鳳梨挺農民」的熱潮,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的鳳梨吃法更是紛紛出爐,甚至許多政府單位、民間企業也大量採購,彌補外銷受阻的損失;而坊間也出現鳳梨栽種過程可能施打生長激素,吃多恐致性早熟的傳言,農委會對此詳細澄清。

由於近幾年鳳梨甜度大幅提高,顛覆以往的酸澀口感,就流傳是因為打了生長激素催熟才特別甜,吃了會造成性早熟,農委會表示鳳梨甜度高酸度低的原因,主要是鮮食鳳梨品種改良的結果,若受到暖冬與氣候乾旱的影響,也會導致鳳梨甜度上升。

農委會說明,在早年鳳梨罐頭外銷加工時期,曾有在原料果上使用生長激素藥劑的情形,當時使用的原因為可增加果實周徑與提高水分含量,但缺點為果實甜度(可溶性固形物)與酸度因而下降。

另外,鳳梨心的大小也被謠傳可用來判斷是否使用生長激素,農委會也對此解釋,鳳梨心大小與品種特性、植株大小及生產季節有關,例如臺農17號金鑽鳳梨即屬大果心品種,故果心大小與有無施用生長激素不一定有關係;而且,促進植物生長的激素種類與動物生長激素種類完全不同,不應混為一談。

四季線上/韋冠宇報導

我要留言留言

提示圖
本文含有敏感或兒少不宜內容
請確定您已年滿1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