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電動車反補貼調查近尾聲 歐盟官員:調查完仍可協商
- 小
- 中
- 大
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反補貼調查接近尾聲,歐洲議會貿委會今天熱議此案,歐盟貿易官員簡報說,調查結束後歐中仍可繼續協商解決方案,為這場歐中貿易「年度大戲」的結局增添更多變數。
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反補貼調查接近尾聲,歐洲議會貿委會今天熱議此案,歐盟貿易官員簡報說,調查結束後歐中仍可繼續協商解決方案,為這場歐中貿易「年度大戲」的結局增添更多變數。
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去年發動對中國進口電動車「反補貼」(anti-subsidy)調查案,依法今年10月30日前須完成最終調查,被視為近年歐盟與中國最大一樁貿易糾紛。
執委會貿易防衛主任盧卡斯(Martin Lukas)說,這個調查案執委會內部動員超過40位人員,是一般貿易防衛案件動用5、6人的好幾倍,上週他幾乎每天都跟中國官員開會,討論中方欲透過進口價格協商來避免歐盟加徵關稅的技術可行性。
盧卡斯是在應邀出席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貿易委員會報告本案時做出前述表示。他指出,執委會調查發現中國政府對電動車產業的補貼涵蓋整個產業鏈,因此得以低價打進歐盟市場,來自中國的電動車在歐盟市占率從2020年的3.5%到今年第2季已達27.2%。
他並強調,打著中國自有品牌的電動車在歐盟市占率從2020年1.9%快速成長到今年第2季14.1%,而估計中國每年約有300萬輛電動車無法被中國本地消費市場吸收,這個數字是歐盟市場胃納量的2倍,中國過度補貼下的產能過剩對歐盟汽車產業帶來衝擊。
執委會打算建議歐盟國家同意採取加徵從7.8%到35.3%不等的反補貼稅(Countervailing Duties),盧卡斯強調,這個數字遠比美國、加拿大決定對中國電動車加徵100%關稅還低。
不過他表示,歐盟仍將與中國協商,且即便執委會於10月底前完成調查報告後,協商仍可持續進行。中國進口商8月間曾向執委會提出最低進口價格承諾,以緩解低價競爭質疑,但遭拒絕,盧卡斯說中方後來提出修正,「有一些進步」。
他指出,歐盟對中國所提協商方案的3大考量是符合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定、能有效解決補貼問題、能確實監督中方落實承諾。
這個案子受到歐洲議會貿委會議員熱烈討論,匈牙利籍的吉爾瑞(Eniko Gyori)質疑與中國發動貿易戰是基於誰的利益,因為企業會擔心報復、消費者想要便宜產品,歐盟國家裡也不乏反對者。
吉爾瑞隸屬親中的匈牙利總理奧班(Viktor Orban)在歐洲議會組成的「歐洲愛國者」(Patriots for Europe)黨團,她的說法立即引來其他黨團議員圍攻。
綠黨的捷克籍議員葛洛娃(Marketa Gregorova)表示發起貿易戰的罪魁禍首是中國;社會民主黨團(S&D)的法國籍議員格魯克斯曼(Raphael Glucksmann)批評所謂「愛國者」卻經常反對捍衛歐盟利益的案子,保護外國的利益。
格魯克斯曼並提起歐盟太陽能產業被中國打敗的教訓,當時歐盟接受中國協商價格保證,結果卻無法監督中國出口商是否落實。他說「我們當時太天真,現在是時候展現我們不會受中國勒索而屈服,執委會、歐盟成員國必須堅強挺立,否則戰略性產業將被鏟除」。
(中央社)
【原文出處】:對中國電動車反補貼調查近尾聲 歐盟官員:調查完仍可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