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居隔3+4改回10+7? 李秉穎:是舉例不是主張

- 小
- 中
- 大

台灣COVID-19確診數攀升,昨天(5月11日)死亡5.7萬例,新增8例死亡,媒體報導專家李秉穎在民進黨中常會上建議居隔3+4改回10+7,但李秉穎今天(5月12日)上節目澄清,只是舉例不是主張,而昨天(5月11日)發生3位長者在家昏迷發病當日亡,李秉穎也感嘆,針對呼吸急促可能是心肺衰竭表徵,要加強衛教。
台灣COVID-19確診數攀升,昨天(5月11日)死亡5.7萬例,新增8例死亡,媒體報導專家李秉穎在民進黨中常會上建議居隔3+4改回10+7,但李秉穎今天(5月12日)上節目澄清,只是舉例不是主張,而昨天(5月11日)發生3位長者在家昏迷發病當日亡,李秉穎也感嘆,針對呼吸急促可能是心肺衰竭表徵,要加強衛教。
救護車聲此起彼落,篩檢站也出現大批人潮,醫療量能緊繃,傳出專家李秉穎受邀民進黨中常會後指出,醫療量能不堪負荷時,考慮居隔政策3+4改回10+7,但李秉穎澄清只是舉例。

台大兒醫小兒部醫師李秉穎說,「我們還沒有崩盤我是說,萬一真的有崩盤的時候,那我們可以考慮,加嚴防疫的規定,這報導是有點就是,講了一個我所講的例子,突然就變成我的主張,我的主張不是說,現在要改成10+7,我並沒有這樣講。」
畢竟確診數每天持續上升,從5月6號3萬多例,經過5月8日、5月9日假日稍微下滑,再飆升到5月11日的57216例。
但北市確診數卻從萬例下降到8265例,市長柯文哲說不相信,還說數字已經黑掉了。
台大兒醫小兒部醫師李秉穎說,「確診黑數一定是有的,不過這所謂的確診黑數,是全世界各國都會發生的事情,可能上升的會比較慢,上升到的確診數目不會超過,我們的醫療處置能力,目前防疫目標來講的話,這個應該是有正面的意義。」
醫師沈政男也預估,疫情曲線壓平後,高峰將延到5月下旬,至於台北預估高峰在5月22日,恐怕來到2.6萬人確診。

但3位長者在家昏迷,發病當天就死亡,李秉穎感嘆要加強衛教。
台大兒醫小兒部醫師李秉穎說,「有的人是不是,把所謂的呼吸急促這件事情,看成是比較累,而不把它看成是,心肺衰竭重症的表徵,這個是我們要加強衛教的。」
台大兒醫院長黃立民說,「因為它的發炎很厲害,會對全身,很多器官組織造成壓力,不管是你的原來的疾病,或是你有一個新的疾病,而造成快速惡化的時候,還是要想到新冠。」
黃立民也提醒不管新病舊病,都要注意惡化情形,全力防堵重症死亡潮,大浪來襲。
(民視新聞/李世宸、黃彥誠 新北報導)
延伸閱讀

若醫療量能緊繃當然要踩煞車 前台大醫5點建議:目前輕症未有效管理
2022/05/12 12:08:49

護理師淚訴確診遭獵巫「戰友接連倒下」!3種人在火辣辣疫情中被遺忘
2022-05-22 09:43

一早出現胸痛咳嗽症狀! 趙天麟:對不起我確診了
2022/05/12 12:04:54

老闆祭超狂防疫獎勵!年底前沒確診「年終多1個月」網讚:雙贏
2022-05-14 13:31

512護師節表謝意 游錫堃送花給蔡壁如及立院醫護:一起戰勝疫情
2022/05/12 12:40:01

本土確診10天破56萬!3個台北人故事曝光 何美鄉大讚:好的黑數
2022-05-17 0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