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辨「變異株」比「疫苗」更重要 中研院研究員何美鄉:不要自己嚇自己

民視新聞網 2022-04-20 10:06
分辨「變異株」比「疫苗」更重要 中研院研究員何美鄉:不要自己嚇自己

生活中心/王溫鈴報導兒童施打疫苗、兒童染疫確診等議題近來受到家長熱烈討論,中研院研究員何美鄉今(20)日在臉書發文強調,分辨「變異株」比起分辨「疫苗」更重要。

生活中心/王溫鈴報導

兒童施打疫苗、兒童染疫確診等議題近來受到家長熱烈討論,中研院研究員何美鄉今(20)日在臉書發文強調,分辨「變異株」比起分辨「疫苗」更重要。

衛福部核准6至11歲的兒童可施打莫德納,但有部分家長希望政府能盡快引進而兒童版BNT,專家何美鄉先前就曾拿出國外研究的數據,強調接種BNT後,原本在5至12歲就僅只5成不到效益,居然還快速下降,3週後僅剩平均12%。「這樣的疫苗你還寄望什麼?」,而今天何美鄉再次強調,比起「疫苗之爭」,變異株的分辨更為重要。

分辨「變異株」比「疫苗」更重要 中研院研究員何美鄉:不要自己嚇自己
食藥署通過莫德納6至11歲疫苗的EUA。(圖/民視新聞資料照)

何美鄉表示,台灣確診人數增加,大家也開始關心沒打疫苗的小孩假如確診,即便輕症,也擔心會有後遺症。何美鄉分析,他們所謂的後遺症是指LONG COVID,但數月以來,網路搜尋都沒有找到Omicron與LONG COVID相關研究的資料,不過兒童感染有一個後遺症叫做「多系統炎症綜合徵」(MIS-C),好發於5到11歲孩童。新加坡政府去年底決定讓兒童接種疫苗時,討論過疫苗可以預防此「MIS-C」,但何美鄉提醒,當時新加坡流行的是Delta病毒。


至於台灣現在面對的是Omicron,假如就「MIS-C」來看兒童感染Omicron的後遺症,美國CDC資料與各處報導都說,並未看到兒童「MIS-C」病例有隨著Omicron的急速增加而增加。何美鄉表示,她一直強調,看病毒致病性的資料,一定要分辨是哪個變異株,才不會「自己嚇自己」。所以不論是閱讀文獻、制定防疫策略,或個人決定是否接種疫苗,「看清楚當下我們對付的是哪一變異株很重要,才能以最佳策略防疫。

我要留言留言